每年6月对于很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而言,是找工作最为紧张的时候,而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多数毕业生此时却早已进入就业的角色。据该校招办主任任云良介绍,学校升格为高职8年来,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0%以上。
“有用”才有市场
最近,嘉职院对1000多名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,结果发现,用人单位的满意率竟然达到了99%以上,绝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嘉职院的毕业生“好用”。
培养“有用”的人才,一直是嘉职院教学工作的重点。几年来,学校年均投入60万元资金用于教改、专业与课程建设立项。而不断完善工学结合模式,则是该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。嘉职院将学生的实验、实训、实习三大环节紧密结合起来,通过技能训练课的方式把“教、学、做”融为一体,增加实习时数、实习比例,保证学生在校3年实习不断线。同时,学校通过与嘉兴碧云花园有限公司、敏孚集团等企业合作,开展订单培养,实现合作培养和资源共享。
为了让学生的“出口”认证有个好口碑,嘉职院还采取“常年走出去,经常请进来”的方式,通过开放式的教学,对学生进行全方位、立体式的培养,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。
5种模式拓宽就业渠道
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成为有用之材,而好的培养模式更可以让学生的毕业与就业实现“无缝衔接”。为此,嘉职院特别为学生制定了5种不同的模式,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。
嘉职院是我市较早开始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学校,他们通过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,按照行业、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。学校还根据企业的特殊要求,专门设置特色课程,经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目前已有100多名进入了各自的订单单位,并成了企业重要的技术力量。
为了让学生更加接近市场需求,嘉职院近年开创了“项目导向”培养模式和“1+2”培养模式。“项目导向”就是学校与企业按照行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,以工程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模式,把项目全方位、深度融入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。嘉职院信息与管理分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,就按教学计划的安排,可以独立模拟设计图书馆系统,参与校园网的改造以及校外签订合作协议企业的项目设计和发布。而“1+2”培养模式更是把企业推到了合作的前台。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,双方以校企“联合培养、共同考核、双向选择”的方式,让学生第一年在校学习专业知识,后两年在企业接受“工学交替”的教学,从而使学校成了企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。
另外,嘉职院实行的“双证制”、“2+1”等培养模式,也为其他类型的学生提供了成才的渠道。
(何继东)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456号